在數位世界中,VPN(虛擬私人網路)已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工具。然而,隨著2025年的到來,VPN正經歷前所未有的三大變局,這些變革正深刻影響著個人與企業對VPN的看待、選擇與淘汰。
首先,在法律層面,法國法院史無前例地要求VPN業者扮演「網路警察」角色。其次,地緣政治的緊張導致全球網路封鎖激增,使VPN成為抵抗審查的生命線。最後,在企業安全方面,傳統VPN(例如Fortinet)正遭受全球性的協調式攻擊,促使企業加速轉向SASE(安全存取服務邊緣)與零信任(Zero Trust)架構。
今天,我們將從這三場劇變中,拆解出個人與企業在2025年後,如何選擇並正確使用VPN的生存指南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📰 新聞快報:五則關鍵事件揭示VPN現況
本週有五則重要的資安新聞,它們共同描繪了VPN市場的最新動態與趨勢:
1. NordVPN 終止 Meshnet 功能 (2025年12月1日起生效)
◦ 事件概述: NordVPN 宣布停用其 Meshnet 功能,該功能原旨在讓使用者建立私有加密網路,便於檔案分享或遊戲連線。官方表示,因使用率偏低,決定將資源重新集中於核心VPN連線與安全功能。
◦ 專業點評: 這反映了消費級VPN市場正走向功能專業化的「減法策略」。NordVPN選擇聚焦於其核心價值—安全與隱私,而將企業協作功能分流到更專業的產品線。
◦ 建議: 若您是企業用戶,應考慮轉向SASE架構。個人用戶則建議搭建自己的VPN,許多無線基地台已內建此功能。
2. VPN 業者被迫封鎖非法串流服務 (2025年8月上旬)
◦ 事件概述: 法國法院裁定,要求包括NordVPN、Surfshark、ProtonVPN等五家主流VPN業者,必須封鎖用於非法轉播WTA網球賽與F1賽事的特定網域,直至2025賽季結束。
◦ 影響:
▪ 個人用戶: 以往期望透過VPN跨區觀看內容的權益可能受損。不能再完全期待VPN能無限制地跨區觀看所有內容,將面臨封鎖與限制。
▪ 企業用戶: 若需跨區作業(如在特定國家下單),可能需要更明確的商用VPN設計或替代方案,而非依賴消費級產品。
◦ 專業點評: 此案標誌著VPN業者的「隱私承諾」與「司法管轄」首次正面衝突,宣告**「絕對匿名」時代的終結**。VPN業者面臨更高的合規壓力。
3. 全球網路封鎖激增,VPN 使用飆升 (2025上半年數據)
◦ 事件概述: 根據Tom’s Guide觀察,2025上半年全球已發生至少24起網路封鎖事件。西非國家多哥的VPN需求激增12,000%,土耳其上升1,100%,顯示地緣政治正強力推升VPN使用量。
◦ 專業點評: 這證明翻牆VPN已從個人娛樂工具,正式升級為地緣政治下的「數位基礎設施」。對跨國企業而言,這已是確保營運持續性的風險管理議題。
◦ 建議: 企業必須規劃「封鎖韌性」,包含具備多跳/混淆節點功能的VPN服務、分散式接入點及緊急替代連線機制,避免區域封網導致營運中斷。
4. Surfshark 奪下串流 VPN 冠軍 (2025年7-8月評測)
◦ 事件概述: Tom’s Guide評選Surfshark為2025年串流體驗最佳的VPN,因其方案價格實惠(約$1.99美元/月)、支援不限裝置數且能穩定解鎖主流影音平台。NordVPN則以其安全與額外防護功能位居第二。
◦ 專業點評: 市場正在成熟分化。Surfshark抓住「家庭與多裝置用戶」甜蜜點,NordVPN則鞏固「注重進階安全個人用戶」。
◦ 建議: 追求性價比與家庭共享,Surfshark是絕佳選擇。注重安全與額外防護,則可選NordVPN。
5. Fortinet SSL-VPN 遭全球協調式暴力破解潮 (2025年8月初偵測)
◦ 事件概述: 資安情資公司GreyNoise偵測到全球超過780個惡意IP,對Fortinet SSL-VPN設備發動大規模暴力破解攻擊,隨後攻擊焦點轉向FortiManager管理平台。
◦ 專業點評: 傳統VPN Gateway是企業網路的單一入口點,高價值攻擊面,容易成為駭客集火目標。這次攻擊更像是重大漏洞公布前的「火力偵察」。
◦ 建議: 使用Fortinet設備的企業應立即啟用MFA多因子認證、限制管理介面來源IP、套用IPS規則並監控流量。中長期應評估導入SASE或零信任架構,降低傳統集中式VPN的單點風險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🔍 主題一:NordVPN / Surfshark「真的能用嗎?」
針對一般個人使用者,我們有三個最直接的結論和兩個迷思需要釐清:
• 結論一:能用,且在特定場景下「非常有用」。
◦ 公共 Wi-Fi 的安全防護: 在咖啡廳、機場等公共場所使用Wi-Fi時,VPN能保護您的連線不被窺探或引導至惡意網站。
◦ 對抗 ISP 業者的追蹤: 阻止網路服務供應商(ISP)追蹤您的瀏覽行為。
◦ 跨區存取內容: 讓您得以觀看不同國家的影音內容或享用跨區優惠。
• 結論二:它「不是」匿名神器。
◦ VPN是數位世界中的**「加密墨鏡」與「任意門」,但絕非「隱身斗篷」**。它能加密連線、隱藏IP,但網站仍能透過Cookie或帳號辨識您。
◦ 若需高度匿名,請改用Tor洋蔥路由器。VPN只是為您的網路行為提供一個「外殼」,就像坐上計程車,外人只看到計程車,而不知道是您。
• 結論三:選品邏輯很清晰。
◦ 追求性價比與家庭多裝置共享: Surfshark 是首選。它不限裝置數、串流速度快,就像一張Costco家庭卡,全家都能用。
◦ 注重安全附加值與防護: NordVPN 表現突出。它提供惡意網站、廣告阻擋等功能,為您的網路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。
• 避雷二則:破除迷思
1. 盡量避免使用「免費 VPN」: 免費服務通常會透過販售您的瀏覽數據、置入廣告或夾帶惡意軟體來變現。若非大品牌且有廣告行銷費支持的免費試用,務必小心潛藏的風險。
2. 「VPN 會讓網速變慢」是「過去的印象」: 拜WireGuard等現代協定所賜,主流商用VPN速度已能達到800-900 Mbps以上,日常使用幾乎無感。
• 專業話術(給資安業務或顧問): 「把VPN想成你的私密隧道:它能幫你阻擋路上的窺探、帶你到達不同的出口,但它不是一件隱身斗篷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🧩 主題二:VPN的正確使用姿勢與技術迷思釐清
一、 個人用戶的正確姿勢
• 核心觀念: 任何不屬於你家或公司的「信任網路」,都屬於**「公共網路」**。從咖啡廳、餐廳、機場、捷運到飯店提供的Wi-Fi,都可能被監控或架設成惡意釣魚熱點。
• 實戰Tips: 只要您的設備連上的不是百分之百信任的私人Wi-Fi,就應該養成手動或自動啟用VPN的習慣。這是您在公共場所保護個人隱私的第一道防線。
二、 企業用戶的正確姿勢
• 更嚴格的安全策略: 企業發放給員工的筆電或手機,攜帶敏感資料離開辦公室網路後,即進入風險叢林。
• 實戰Tips: 遠端VPN連線不該是「建議」員工使用,而應透過MDM(行動裝置管理)或端點管理工具,設定為**「強制啟用」的Always-On VPN模式**。這確保裝置在外接觸風險網路時,所有流量依然受到企業安全策略的監控與管理,延伸公司的安全邊界。
三、 技術與話術迷思釐清
1. 迷思一:「VPN 能讓我的網路銀行更安全嗎?」
◦ 答案:不盡然。 銀行連線本身已透過HTTPS進行點對點加密。VPN的作用是保護您「從設備到VPN伺服器」這段路徑的「外層管道」不被窺探,但無法對已加密的內容進行二次強化。它就像您坐計程車到銀行門口,銀行本身的保全仍是核心。
2. 迷思二:「VPN 是不是網路加速器?」
◦ 答案:不一定。 VPN速度取決於伺服器負載、地理距離和原始線路品質。有時若ISP降速,VPN繞路可能「加速」,但多數情況下,因加密和繞道會增加延遲。請把它當成「安全通道」,而非「加速器」。
3. 迷思三:「VPN 能有效防禦中間人攻擊嗎?」
◦ 答案:「Yes and No」。
▪ Yes: 一個好的VPN能有效防禦您在咖啡廳連上惡意Wi-Fi時,駭客在**「區域網路」**內發動的中間人攻擊,因流量已預先加密並直送到VPN伺服器。
▪ No: 若VPN服務商本身就是惡意的,它可能扮演**「終極的中間人」角色,窺探您所有未加密的網路流量。這就是為何「絕對不要使用來路不明的免費VPN」**,因為您等於主動把中間人位置讓給了潛在攻擊者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🏢 主題三:企業視角—傳統VPN的瓶頸到SASE/零信任
Fortinet事件揭示了傳統VPN架構的三大致命傷:
1. 高價值的攻擊面: 傳統VPN是企業網路的單一入口點(就像城堡唯一的吊橋),自然成為駭客的集火點,780個IP同時攻擊就是證明。
2. 過度信任的風險: 一旦通過驗證,使用者就像進入了城堡內城,往往被賦予過高權限,讓駭客能輕易橫向移動。
3. 效能與合規瓶頸: 所有流量繞回總部,存取雲端服務時又慢又沒效率,且難以進行細粒度的存取控管與審計。
因此,業界的答案是走向SASE(安全存取服務邊緣)和零信任(Zero Trust)思維的徹底轉變。
• SASE/零信任的核心價值: 從過去信任「網路位置」,轉變為**「以身份為中心」。其原則是「永不信任,一律驗證」,無論使用者在哪裡,每次存取都需驗證其身份、設備狀態和風險情境,並只給予完成當下任務所需的最小權限**。
企業落地路線圖(3 段 9 步):
1. 0–90 天(盤點與加固): 盤點遠端應用與身份源 (IdP)、對所有VPN入口強制MFA、關閉不必要的VPN服務、限制管理介面的來源IP。
2. 90–180 天(可視化與分區): 導入雲端安全閘道 (SWG/CASB)、建立資料分類與外洩防護 (DLP) 政策,逐步把敏感工作負載移出全網可達的VPN區域。
3. 180–365 天(轉型與收斂): 用ZTNA(零信任網路存取)方案取代「進內網就全開」的模式,收斂為以SASE節點為主的接入方式,並持續進行紅隊演練。
• 對內簡報話術(給IT管理者或資安顧問): 「傳統VPN是大門鑰匙,掉了就全家門開;SASE是智慧門禁,只為對的人,在對的時間,開對的那一扇門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🧾 一頁式對照表導讀:個人與企業VPN的抉擇
以下對照表總結了今天討論的內容,為您呈現個人VPN與企業新架構的清晰脈絡:
特性/項目 | 消費者 VPN (NordVPN, Surfshark) | 企業架構 (傳統 VPN Gateway vs. SASE/Zero Trust) |
主要目標 | 公共Wi-Fi防護、跨區內容、阻擋ISP追蹤 | 營運安全、法規合規、高效存取 |
代表範例 | NordVPN, Surfshark | 傳統: Fortinet, Palo Alto, F5 |
特色 | 簡單易用、高性價比、多裝置支援 | 傳統: 集中式硬體、單一入口 |
主要風險 | 並非匿名神器、免費VPN風險極高 | 傳統: 高價攻擊面、過度信任、效能瓶頸 |
安全功能 | 加密連線、IP隱藏、部分阻擋惡意網站 | SASE/ZTNA: 整合SWG、CASB、DLP、最小權限精細控制 |
使用情境 | 個人、家庭、跨區影音娛樂 | 遠端辦公、多雲環境、全球化企業 |
核心價值 | 看重「體驗」 | 看重「信任」與「合規」 |
比喻 | 護盾與任意門 | 傳統: 大門鑰匙,掉了全開 |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🔚 總結
「VPN 真的能用嗎?」——答案是肯定的,但我們必須理解它的邊界以及正在發生的劇變。
• 對個人而言: VPN 是你在公共Wi-Fi和數位內容間穿梭的**「護盾與任意門」,但絕不是匿名的萬靈丹。請務必謹慎選擇有信譽的付費品牌**。
• 對企業而言: 傳統VPN正成為攻擊熱點,立即啟用MFA和更新補丁是基本功,但長遠方向必須是走向SASE與零信任架構。
• 從整個大環境來看: 法規壓力、地緣政治封鎖、以及駭客攻擊,正形成一股三重壓力,迫使我們在選擇任何連線工具時,都必須同時考量隱私、合規與韌性這三個維度。
希望今天的內容,能幫助您更清晰地看懂VPN的現在與未來。